淡路人形座介绍

传承吉田 傅次郎座的传统

从江户时代的初期到昭和中期,有着各具规模的人形座,在全日本巡演着人形净琉璃。其中,淡路人形座最具规模,并且继承了道具类表演吉田傅次郎座的真传。 最近发现在「引田家文書」(元文六年1741年)的「相定申一札事」里,吉田傅次郎座是署名按印三八座人形座的其中一座。与上村源之丞座・中村久太夫座・市村六之丞座等极具规模的三大座一样,拥有天皇颁发的圣旨和巡演许可证书。 明治二十年(1887年)开始到明治四十年(1907年)小林六太夫座开始将座员分为两派进行演出。其中一派被称作若衆組,是由一批青年座员所组成。主要巡演地为:淡路・徳島县、讃岐(香川县)、伊予(愛媛县)、紀伊(和歌山县)、播磨(兵庫县)、山陰道(鳥取县、島根县)、北陸道(福井县、石川县),其中在伊予(愛媛县)演出的次数最多。 傅次郎座里拥有,伊予(现愛媛县)的制作木偶的名人面光义光亲手所做的 三番叟的白式尉、黒式尉の面。其中还拥有被称为面光杰作的狐狸、老虎、蜘蛛、等动物的人形木偶面。

Y傅次郎座最拿手的剧目是「本朝廿四孝」。松山藩藩主松平氏的公主看了此剧之后,赐给了「本朝廿四孝」的主人公八重垣姫了一套和服。这套和服与菊花刺绣的隔扇门(舞台道具用)至今保存在淡路人形座里。由于藩主赏赐的道具服装精致华美,其他的人形座也相继模仿。但无论怎样模仿,也未能超越吉田傅次郎座。 傅次郎座的盛况,被各个历史资料所记载。文政年間(1804年到1829年)向讃岐(现香川县)金比羅大权县的金堂等营造进行多次进贡。嘉永六年(1853年)向三条八幡神社进贡了石鳥居和狛犬。明治十三年(1880年)向讃岐(现香川县)金比羅宮进贡了一百金时,得到了御赐的纹付杯。大正五年二月(1916年)傅次郎座受到了愛媛県内子町内子座之柿落的公演邀请。这十一日间公演的宣传单与契约书、高额票价的入场券,现都保存于内子座。

昭和初期的作家林芙美子、新派演员花柳章太郎等名人都多次来到傳次郎座拜访与观看节目。 但是由于战争的原因,傳次郎座与其他座一样,没能逃过经营困难的命运。大东亚战争末期傳次郎座开始全面停业,座本当主开始经营古董店。 戦後、昭和三十三年(1957年)南淡路的三条大御堂境内建立了淡路人形发祥地的石碑。座本当主是建立此石碑的创始人。但是由于没有继承人,便把道具类、古文类等一式的财产,全部转让给了淡路人形艺术协会。正因座本当主的转让,才让淡路人形座的得以传承与保存,也为战后的传统文艺复兴做出了伟大的贡献。

「淡路人形座」誕生

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淡路人形面临了失传的危机。此时,一些有志之士们为了保护「淡路人形净琉璃」,在昭和39年(1964年)里修建了「淡路人形座」。之后,在淡路的1市10町(现在30市)的人们齐心协力下,创立了《淡路人形协会》。至今为止,已受到20多个国家的邀请,出访了俄罗斯、美国、欧洲、亚洲、大洋洲各国等,并在全世界各地受到了好评。淡路岛人形座的座员们去到小、中、高等学校、青年团队等地进行「淡路人形净琉璃」的宣传与普及。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很多青年座员。

五百年的历史

早期的淡路人形座是以野外搭棚的形式,在日本各地巡演。之后「淡路人形净琉璃」开始在淡路市、地区的公民馆进行演出。1968年,淡路人形座转移到了拥有大量观光客的福良港。1985年转移到了大鸣门桥纪念馆。2012年,在福良建设了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淡路人形净琉璃专用剧场。现在,在专用剧场里三位人偶师「三业结合」的人形木偶操纵,配上义太夫叙述故事情景与厚重的太棹三弦琴,便赋予了人形木偶们人类的喜怒哀乐,也加强了舞台视听效果。

在岁月的长河里,「淡路人形净琉璃」的座员们对艺术精益求精。并在抱有保护传统文艺精神的有志之士们的帮助下,走过许多了苦难时期。淡路人形座的座员们,每天除了演出与练功之外,也在为后世的传承所努力着。太夫、三弦琴担当的座员们,在日本人間国宝鶴澤友路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着。据说人形木偶们,能够自由自在的操作木偶表演,并赋予木偶情感的话,脚需要练习7年、左手需要练习7年、右手和头则是需要用尽一生去练习的。淡路人形座的全体演职人员们,为了更好的继承与发扬这一传统文艺,为了给观众带来一场更加精彩的演出,再接再厉的努力着。与此同时也希望海外的朋友们能够欣赏到日本地地道道的传统文艺「淡路人形净琉璃」。